明清徽州社會是典型的宗族社會?;罩荽笮罩杏小澳蠀潜痹S、東 葉西鄭”以及“天下汪、四角方”之說。這些大姓族氏能夠長期發(fā)展, 形成大族,與宋以還的徽州社會注重儒學,明禮誠信有關,也與徽州 宗族形成的宗族治理體系有關?;罩荽笞逶谧谧逯卫碇?,強宗固族 的方式有族規(guī)族訓I、聯(lián)宗結族等。而運用武術進行宗族治理,也是明 清徽州宗族治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(nèi)容武術在明清徽州宗族治理中主要運用在宗族內(nèi)佃仆制上。關于 徽州佃仆的形成,葉顯恩在《明清徽州佃仆制試探》①一文中進行了 系統(tǒng)的梳理。他認為,徽州佃仆制由來已久,農(nóng)民由“種主田” “住主 屋”“葬主山”而淪為佃仆?;罩萦兄鴩烂艿闹髌椭?。嘉靖《徽州 府志?風俗》稱:“其主仆名分尤極嚴肅而分別之,臧獲輩即盛贊富 厚,終不得齒于宗族鄉(xiāng)里「康熙府志于此條后附注:俗至此今猶然。 脫有稍紊主仆之分,則一人爭之,一家爭之,一族爭之,并通國之人爭 之,不直不已。所以唐力行在《明清徽州的家族與宗族結構》②中認 為,明清徽州多佃仆反抗,而鮮見農(nóng)民起義。在這種嚴密的主仆名分 下,佃仆反抗是宗族發(fā)展中必須應對的問題。在處理這一問題上,徽 州宗族運用了武術的手段進行宗族治理。首先,明清徽州宗族訓練家兵,以應對宗族發(fā)展過程中的問題。?唐力行《明清徽州的家族與宗族結構》,《歷史研究》1991年第1期. 葉顯恩在《明清徽州農(nóng)村社會與佃仆制》一著中研究認為,徽州佃仆 中有一類為郎戶,又稱“拳斗莊”,是充當家兵使用的。根據(jù)其調(diào)查, “解放前,祁門查灣汪氏祠堂擁有拳斗莊121戶。郎戶凡16歲至45 歲體魄健壯的男子,都要進行武術訓練。一般地說,這些拳斗莊一個 人赤手空拳可敵八個人,如手持一齊眉棍或火叉,則可敵十二個人。 他們中的一些人即被用以充當徽商的隨從保鏢r。據(jù)此,葉先生推 論,新中國成立前尚且如此,明清時期當可想見。明代徽州知縣何東序為應對徽州社會的民間盜賊現(xiàn)象,曾問計 于休寧人吳子玉?!洞蠊饺思肪砣?,記述了何東序問計的 背景及吳子玉的對策。當時的徽州及其周邊區(qū)域礦寇日熾,“今者礦 寇嘯聚,所在而是,徽寧衢太之間為之騷然”。當時有提出結兵布武、 扼險據(jù)要、招募義兵、保甲詰奸等辦法。吳子玉針對何東序的問計, 提出六實來應對盜賊紛起的社會問題,即練兵之實、守隗之實、足食 之實、募兵之實、行鄉(xiāng)約之實、行保甲之實。其中在練兵之實中闡述 道:“使兵有常數(shù),于是三令五申,日閱月簡。”這樣兵卒“有武毅之技 得矣”。在募兵之實中說道:“今聞智謀材武挽強蹶張之士,皆已羅之 幕下?!眳亲佑裨谥卫砘罩萆鐣栴}的策略上,沿用了保甲制度,重點 是如何落實保甲制度,使其有效解決社會問題。在具體措施上,強調(diào) 武術訓練,使用有武之人。因而其推行保甲制度的核心還是與武術 有關。關于拳斗莊習練武 藝,葉顯恩研究認為,拳斗莊是紳衿地主用以炫耀武力于鄉(xiāng)里的工 具、這些人每年冬天由武藝高強的師傅負責教習武藝,每期四十天。 從葉先生研究的徽州各類佃仆看,拳斗莊所服的是家兵勞役,相較于 佃仆所服的營造勞役、看守勞役、交通勞役、禮樂勞役、喪葬勞役,家 兵勞役處在最高層.是最能體現(xiàn)徽州宗族地位與權威的“顯然,以武 術的方式訓練家兵.是徽州宗族固族顯.族的重要方式其次,明清徽州佃仆向宗族主人交納地租、山租,還要服勞役。 主仆之間有著嚴格的等級區(qū)分隨著明清徽州商品經(jīng)濟的深入發(fā) 展,佃仆制在逐漸衰落?顯然這四種原因中佃仆的反抗斗爭居主, 那么明清徽州佃仆的反抗斗爭的表現(xiàn)情況,徽川宗族又是如何應對 的,需要深入討論康熙《祁門縣志》記載:“民訟多山墓田宅,尚氣好勝,事起杪忽, 蔓滋不休,然無巨惡大慨,近緣繳防駐兵,呼盧博雉,年少效尤矣,至 下戶賤廝向奉法,不敢望見官府,今則越分跳梁者比比,是為厲 階?!碑敃r的社會風俗變化表明徽州地區(qū)下戶賤廝紛紛跳梁,開展 反抗。在明清徽州佃仆制衰落過程中,佃仆所開展的反抗斗爭是以 武裝起義為主的。其利用拳勇者,手執(zhí)武術器 械,誘捕悍仆,是典型的借助武術進行徽州宗族治理.同樣,在面對 佃仆的反抗中,夥縣的汪洪道“集族強力子弟,團練鄉(xiāng)勇.步伍井然有 條,鄰里忌之即采用練子弟兵、團練鄉(xiāng)勇的方式來應對佃仆的 起義這里武術仍然是其習練的主要內(nèi)容。在起義的過程中,佃仆充分地運用了武藝,掀起聲 勢浩大的反抗斗爭。其中明末清初夥縣宋乞領導的佃仆反抗斗爭, 帶領的佃仆達數(shù)千人。先是清順治二年(1645)夥縣人萬黑九,與主家韓氏發(fā)生沖突,官 府袒護主家,佃仆反抗連夜圍攻韓家,殺其全家后立寨。宋乞乘機 鼓動佃仆反抗。宋乞本人擅長搏擊、騎射,膂力過人,有較高武藝本 領。其世為奴仆,深受壓迫。于同年七月,率佃仆奴隸數(shù)千人反抗, 列營立寨三十六處。各寨設有首領。推舉宋乞為首,并共尊為“宋 王”。但是由于地方財主相互勾結,宋乞在巡視江村寨時,被行刺,遇 害。義軍在朱太的率領下,繼續(xù)反抗斗爭。順治三年(1647),朱太圍 攻縣城,遭鎮(zhèn)壓,戰(zhàn)敗遇難。清人計六奇《明季南略》③卷四“夥縣仆 變”條云:“夥縣與休寧俱屬徽州府。乙酉四月,清兵猶未至也,邑之 奴仆結十二寨,索家主文書,稍拂其意,即焚殺之,皆云:’皇帝已換, 家主亦應作仆事我輩矣。主仆俱兄弟相稱。時有嫁娶者,新人皆步 行,竟無一人為童仆,大約與江陰之變略同,而夥縣更甚。延及休寧, 休寧良家子聞之大懼,遂立七十二社,富貴者俱寫銀糧,保護地方。 知縣歐陽鉉,江西人,邀邑紳飲,痛哭,議起義。金聲、黃廉等亦舉兵, 而童仆于是不敢動?!笨梢?,休寧、夥縣奴仆與家主之間的武裝斗爭, 在反抗與鎮(zhèn)壓中較量?;罩萆鐣卫碇械奈湫g規(guī)定明清徽州武術的發(fā)展,與徽州面 臨的內(nèi)外環(huán)境有關,一是外敵侵擾,一是由于商品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徽州 社會內(nèi)部滋生了惡勢力。明清徽州地方官,為保障安定,消除內(nèi)亂, 在社會治理上,實施“嚴保甲”“開團練”等策略。清代徽州地方官傅 巖的《歙紀》中記述了歙縣社會的治理策略,其中“紀問政余業(yè)”中的 “策武生”條,“紀政績”中的“修備贅言”以及“事跡”條,“紀詳議”中 的“申報打行”條,“紀條示”中“嚴保甲”和“團練鄉(xiāng)勇”條,均記述了 徽州社會武事政策、習武規(guī)定、習武內(nèi)容等。這是地方政府因社會治 理,從政策層面推動了徽州武術的發(fā)展,從而直接影響到徽州社會的 民風和民好,使徽州社會有著厚實的武術基礎與氛圍,三是武學著作記載。明代徽州休寧人程宗猷與程真如、清代歙 縣潘佩言通過對習武經(jīng)歷的記述與總結,形成對武藝的深刻理解,著 述成文或者成書。明清徽人的武學著述與武論,在流傳中,傳播了徽 州武術,這是徽州尚武文化的重要記載方式。程宗猷的武學著述《少林棍法闡宗》三卷。上卷主要是交代少 林棍法源流及自己的習武情況。其所列的棍法套路圖譜、破棍法套 路圖譜,表述簡練宜白,是對少林棍法的傳播。其對棍法義理的闡 釋,能夠由技進道,認為棍在諸多器械中居上乘地位。中卷為棍勢歌 訣;下卷為問答篇,闡釋了少林棍的地位、棍法義理與少林棍的流傳 與歸依。其利用拳勇者,手執(zhí)武術器 械,誘捕悍仆,是典型的借助武術進行徽州宗族治理.同樣,在面對 佃仆的反抗中,夥縣的汪洪道“集族強力子弟,團練鄉(xiāng)勇步伍井然有 條,鄰里忌之即采用練子弟兵、團練鄉(xiāng)勇的方式來應對佃仆的 起義這里武術仍然是其習練的主要內(nèi)容。需要指出的是,明清徽州宗族的仆人,與宗族的斗爭一直延續(xù)到 晚清民初。《我之小史》中記載了詹鳴鐸親眼所見徽州仆人練武對抗 族人的場景:“我們拜年的時候,遙見人,赤膊著,在那太陽之 下,學拳習武,大是可笑,謂今日元旦,理當行禮客氣,何以從事武功? 這不是嶺上人初一朝尋死鹿么查口口某姓,系早年跳梁的逆仆, 所渭與我同壤,而世為寇仇。他本在九姓之內(nèi),他去年請拳師來教 授,將來要與我詹姓對壘交鋒。今朝天氣晴和,閑暇無事,故在那操 習武功,比較武力。”綜上所述,明清徽州宗族廣泛推行的佃仆制度,從兩個方面與武 術發(fā)生關聯(lián):一是對佃仆進行武術訓練,設立拳斗莊,訓練家兵;二是 在應對佃仆的反抗中,采用聯(lián)族、聯(lián)絡拳勇、團練鄉(xiāng)勇等辦法,開展以 武術訓練為主要內(nèi)容的組織活動。上述兩方面的關聯(lián),直接帶來了兩個方面的作用:一是維護宗族的財產(chǎn)安全和樹立宗族權威;二是在 與佃仆的斗爭中,較好地抵制了佃仆的反抗,維護了固有的宗族 制度。
瀏覽231次